设为首页 - 加入收藏  
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>探索 >声声口哨犹在,不闻当年銮铃灵 正文

声声口哨犹在,不闻当年銮铃灵

来源:菡芷资讯网编辑:探索时间:2024-03-29 06:52:42

原标题:声声口哨犹在,声声不闻当年銮铃灵

山此去何需马

生态管护员周玉珍在巡山。口哨 周凯摄

夏末,闻当注定遇见,谭先生京城酷热,年銮北京第一高峰——海拔2303米的铃灵灵山上已微凉。清晨五点不到,声声太阳刚从山腰冒头,口哨簌簌山风中有人影影绰绰地走来。闻当还没看清面目,年銮先映入眼帘的铃灵是胳膊上的红袖标:门头沟区生态管护员。

“一早巡一圈,声声注定遇见,谭先生看看树、口哨看看草,闻当有破坏的年銮及时报。”他叫周玉珍,铃灵灵山脚下清水镇江水河村人,面庞黑中带红,是常年与山风相伴的明证。

天尚未完全放亮,周玉珍却能在半人多高的草丛中快速前行。被他落得远了,只能撵着红袖标追赶。灵山西面属于河北涿鹿,周玉珍在东面兜兜转转。形单影只走在前面的他忽然停下脚步,回身喊道:“放心走,这儿不像从前坑坑洼洼了!”

言罢吹了声口哨,仿佛回到20多年前,那时灵山遍野是马。骑马游山,新奇刺激,城里人不畏约150公里的路程,慕名奔向小小的江水河。

驮着客人山坡转一圈,半个多小时就能挣下“大票”,乡亲们眼红心热,蜂拥上马。最多时候,全村养了300多匹。周玉珍也东拼西凑了三万多元,从山的那一边买了三匹马,代价是家里饭桌上几个月不见肉。

每天天不亮上山放马,让它们享用带着露珠的“美餐”。为了驯马,周玉珍特意练就几种长短不一的口哨,一声哨响,马匹乖乖跟他到村口“上岗”。三匹马很争气,第一年就帮周家挣了近十万元。房子翻新完,全家六口专门吃了顿大鱼大肉解馋。

全村人的腰包都在銮铃声中鼓起来,可绿毯般的亚高山草甸却在马群大快朵颐后变矮、变秃。这种草甸是香花芥、柳兰、金莲花等百余种花卉生长所依托的生态环境,也为山鸡和松鼠提供了藏身、觅食的空间。无节制的放牧让山间“斑秃”越来越多,雨水冲下的泥土提醒着村民,灵山伤了。

直到2016年,人们才慢慢意识到严重性。“景儿不好看了,客流唰唰地掉。”周玉珍有点迷茫,该不该继续养马?当年4月,门头沟区关闭灵山景区,“疗伤”刻不容缓,退马势在必行。

周玉珍记得,拉走三匹马的时候,老父亲就站在门口,眼里全是泪。当天晚上,出现在周父面前的是戴着红袖标的周玉珍,他成了一名生态管护员。

到2018年7月8日,全村最后一匹马卖掉时,久违的绿色开始慢慢回归。一棵棵落叶松牢牢锁住了土壤和水源;一把把硬质早熟禾、蓝花棘豆等的草籽播撒在“斑秃”上……六年“疗程”至今,复绿基本完成,灵山容光再现。

复绿让江水河村的民宿蒸蒸日上。去年,全村接待近8200人次,收入近171万元,周玉珍家就是47户民宿业主之一。

巡山完毕,老周便去收拾客房,手法娴熟,井井有条,偶尔还会情不自禁吹上一声口哨。他的胳膊上还挂着没来得及摘下的红袖标。(张骜)

0.3908s , 42031.6953125 kb

Copyright © 2024 Powered by 声声口哨犹在,不闻当年銮铃灵,菡芷资讯网  

sitemap

Top